【青岛早报】重张唤回戏曲记忆
在老青岛的记忆中,曾经坐落于平度路22号的永安大戏院代表着青岛在中国戏曲史上的辉煌,它曾有“华北第一大剧场”之称,在全国也仅次于上海的天蟾大舞台,那时的梨园就流传着“没到青岛永安大戏院唱过戏,就不算名角”的说法,现如今留存记忆中的这份情怀和辉煌又要回来啦——位于市北区的老四方剧院更名为永安大戏院,而易址之后迎来的首场国字号演出,就是由中国评剧院带来的评剧剧目 《花为媒》和《良宵》。
曾经的“华北第一大剧场”易址再纳客
座落于市北区人民二路6号的原四方剧院,始建于1958年,是老青岛人记忆中的“黎明大戏院”和“井冈山影剧院”,2012年改造后作为老城区的重要剧场之一向市民开放。现如今走到剧院门前,可以发现主楼最高处已经换上了“永安大戏院”的醒目标识,剧场的外立面也装饰一新。
据青岛演艺集团永安大戏院总经理宁伟华介绍说,老四方剧院在更名为永安大戏院后,进行了改造,于2020年底开始对外营业,“为了留存这份青岛戏曲史上的辉煌和记忆,青岛演艺集团专门立项改造,首先是从外表上进行改造,在风格上恢复以往永安大剧院的建筑风格,门口四个龙柱,大红底色,旁边以欧式风格为主,设计施工参照永安大戏院曾经留存的照片。 ”
除此以外,永安大戏院的内部也进行了升级改造,根据“本土戏曲大本营”的定位,戏院内部除了演出剧场外,还以展陈馆的形式梳理了青岛的戏剧发展史,观众在剧院走廊就能了解它近百年的历史变迁。
顺着楼梯拾级而上,还能一睹半个多世纪前曾经在永安大戏院粉墨登场的名家风采;二楼的展陈厅,则可以看到京剧名角们流芳溢彩的舞台剧照,以及建团时期的文武场老乐器、手绣行头以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手写剧本等,据永安大戏院副总经理刘媛媛介绍说,这些展品中有不少老物件,承载着历史和传承,“展品中有一顶英雄盔,又叫硬罗帽,是上世纪50年代青岛京剧院建团之初就留存下来的老物件,是京剧中的代表英雄人物戴的,此外,还有凤冠,一般是娘娘、公主在正式场合当中要穿蟒所佩戴的,参观这些展品,也是走进国粹,了解和传承的一种方式。 ”
首演新凤霞评剧代表作《花为媒》
目前永安大戏院所有展厅向市民免费开放,新一年,剧院也正精心安排演出和邀约计划,对传统演艺文化品牌进行创造化转化和创新化发展,打造全新的戏曲演艺剧院。永安大戏院党支部书记白洁介绍说,永安大戏院目前有座位760个,是最适合演出戏曲和小体量舞台艺术的场所,“我们计划进一步引进一些国内的名团名家,打造一个戏曲为主题的剧场,把我们更多更好的戏曲作品奉献给岛城的观众,也把我们永安大戏院这个品牌延续发展得更好。 ”
目前,根据排演计划,3月23日、24日19:30,中国评剧院将受邀在此演出经典评剧《花为媒》《良宵》。此次演出是青岛演艺集团2021年度首次引进国家级戏曲院团来青上演高端经典剧目,也是青岛永安大戏院升级改造后首度承接国家级戏曲院团来青演出。
经典评剧《花为媒》是一出传唱百年的经典剧目,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与香港合拍彩色戏曲电影《花为媒》,风靡全国。全国观众熟悉的评剧演员、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就曾与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共同参与演出,饰演阮妈一角。
据了解,中国评剧院此行还将分别在青岛演艺集团负责管理运营的城阳大剧院、胶州会议中心大剧院演出《花为媒》和《良宵》。具体时间为:3月25日、26日城阳大剧院,3月27日28日胶州会议中心大剧院。市民可购买“青演卡”“胶演卡”“城演卡”购票观看。
展厅内呈现一桌两椅的戏剧舞台。上世纪50年代的英雄盔。京剧文场乐器“三大件”。评剧《花为媒》剧照青岛市京剧院的手写剧本满载历史。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